人事工作
大美黔東南,她的美鑄就了“民族民間文化寶庫”、“民族文化生態(tài)博物館”等一串串響亮于世的頭銜和名片。
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這個民族文化的“大觀園”里,大美建筑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黔東南的建筑風格與文化沉淀,可以毫不夸張地說——堪稱是一部 “華麗的建筑史詩”。
在秘境般的黔東南廣袤土地上,居住著苗、侗、漢、布依、水、瑤、壯、土家等33個民族,千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民居——唯美的吊腳樓、浪漫的美人靠、高聳的鼓樓、靈動的花橋。在3.0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她的精華便又高度濃縮在兩個寨子里:一個是全國最大的苗寨——雷山西江苗寨,另一個是全國最大的侗寨——黎平肇興侗寨。除了最為耀眼的苗族侗族民居,在黔東南還有“小上?!钡墓沛?zhèn)下司、歷史文化名城鎮(zhèn)遠、漢文化孤島隆里、古思州徽派建筑、且蘭古國都舊州等等,在這片大地上相交輝映、熠熠生輝。
這里的民族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。苗、侗、水、瑤、畬等民族的干欄式吊腳樓,侗族的鼓樓、風雨橋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藝術價值。民族建筑類文物十分豐富,不可移動的文物多達700處。特別是以鎮(zhèn)遠青龍洞、黃平飛云崖和從江增沖的侗族鼓樓、黎平地坪侗族花橋為代表的名勝古跡,記載了黔東南文化空間環(huán)境發(fā)展的歷史沉淀,底蘊豐厚,堪稱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。由此孕育出來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美不勝收,體現(xiàn)出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”的良好景象。
推薦關鍵詞一:吊腳樓
苗族歷來依山傍水,構筑一種通風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樓,叫“吊腳樓”。樓上住人,樓下架空,被現(xiàn)代建筑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(tài)建筑形式。
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,把地削成一個“廠”字形的土臺,土臺下用長木柱支撐,按土臺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梁,與土臺平行。吊腳樓低的有七八米,高的有十三四米,占地十二三個平方米。屋頂除少數(shù)用杉木皮蓋之外,大多蓋青瓦,平順嚴密,大方整齊。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,有的除了正房外,還搭了一兩個“偏廈”。每排木柱一般9根,即五柱四瓜。苗寨吊腳樓,飛檐翹角,三面有走廊,懸出木質欄桿,欄桿上雕有萬字格、喜字格、亞字格等圖案。懸柱有八棱形和四方形,下端??逃欣C球和金瓜等裝飾。建造的時候,后半部分建于傾斜度在30°~70°的斜坡陡坎上,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撐,形成吊腳柱,故稱為“吊腳樓”。吊腳樓金瓜梁方、斗拱支柱、杉木開糟、穿榫合接而成,不用一釘一鉚,銜接無隙,絲毫不差,結構嚴密堅固,經(jīng)風霜,歷雨露,百年不倒,現(xiàn)仍是山區(qū)苗族人民的主要建筑。
推薦關鍵詞二:鼓樓
侗族鼓樓是建筑于侗族村寨中的一種集樓、閣、亭于一體,形狀與一株站立的杉樹相似的攢尖頂、寶塔型、密檐式木結構建筑,外觀造型結構主要分為“四檐四角”、“六檐六角”、“八檐八角”,形成四面流水、六面流水、八面流水,或一二層四面流水,其余各層呈八面、六面流水的格局。一般鼓樓檐層多而樓層少,一樓為樓層(少數(shù)鼓樓二樓也設為樓層),一樓之上為檐層,檐層繁密,少則3層、5層,多則15層、17層。鼓樓全部間架結構以木榫、木栓穿合連接,不用一釘一鉚。在漢族文獻中,最遲的在明代,就有了對鼓樓的記載。明人鄺露在其著作《赤雅》中,就對鼓樓進行過描述:侗人“以大木一株埋地,作獨腳樓,高百尺,燒五色瓦覆之,望之若錦鱗矣?!?/span>
鼓樓是侗族村寨或族姓的標志,是休息娛樂的場所,是接待賓客、舉行文化活動的中心,是講授民族歷史、傳唱民族歌謠的課堂。鼓樓內設有火塘,通常不斷煙火。逢年過節(jié),或嘉賓到來,則集此對歌,談笑風生,大小事情,集此協(xié)商處理。鼓樓既是侗族村寨的標志,也是侗族的象征,是侗族文化的象征。
推薦關鍵詞三:風雨橋
風雨橋是修建在村邊寨腳溪河流水之上的一種亭閣式長廊形狀橋梁,分大、中、小各種造型。小型風雨橋古拙恬淡,以樸實簡易為美;中型風雨橋結構復雜、裝飾多樣,以精巧獨具匠心見稱;大型風雨橋氣勢恢宏,莊嚴雄渾,遠觀如長虹跨澗,近瞧似城樓矗立。侗族著名的風雨橋有廣西三江的程陽橋、黎平縣的地坪風雨橋。如果說鼓樓是侗族的“藝術之塔”,花橋就是侗族的“藝術長廊”,是侗鄉(xiāng)交相輝映的姊妹建筑?!吨袊鴩业乩黼s志》曾評出全球“十大不可思議橋梁”,黔東南州侗鄉(xiāng)風雨橋與我國的杭州灣大橋、韓國的半坡大橋、法國的米盧大橋、新加坡的哈德森波紋橋、英國的翻滾橋和千年橋、巴西的奧利維爾大橋、德國的馬格德堡橋、意大利的舊橋一起獲此殊榮。
黔東南侗鄉(xiāng)風雨橋又稱花橋,由橋、塔、亭組成,結構嚴謹,雕龍畫鳳,獨具特色,橋身不用一釘一鉚,全以木材鑿榫銜接,是侗族橋梁建筑藝術的結晶,被稱為我國少數(shù)民族建筑的奇葩,極具旅游和人文價值,與侗族大歌、鼓樓并稱為“侗族三寶”。
推薦關鍵詞四:寨門
侗族村寨的另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是寨門,稱得上是一個小型建筑。
寨門一般為“干欄式”木質結構建筑,有兩層也有一層的。兩層的寨門,第一層為進出寨的過道,第二層有樓板可堆放柴草、農具。
寨門修建的大小和多少一般根據(jù)寨子的大小或通道的多寡而定。有的寨子分前、左、右三個寨門,有的寨子有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個寨門。寨門的外觀大同小異,但建造的風格多樣:有樸實簡易小巧的,也有裝飾精美較高大的。頂部大部分為歇山式,也有歇山式與攢尖頂式相結合的。寨門不僅僅只是界標,而且是侗寨之間集體“為嘿”迎來送往時必經(jīng)的禮儀之門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友情鏈接:
快捷導航
網(wǎng)站首頁 丨 走進貴和 丨 新聞資訊 丨 工程案例 丨 質量管理 丨 人力資源 丨 政策法規(guī) 丨 聯(lián)系方式
聯(lián)系我們
地址: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城關鎮(zhèn)縣府路2號
郵箱:5215651654@qq.com
咨詢熱線:010-87128888
Copyright ? 貴州貴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貴公網(wǎng)安備 52262302000127號 網(wǎng)站建設:中企動力 貴陽